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师资队伍  >  教职工名录  >  中国古代文学团队  >  正文

中国古代文学团队

任红敏

博士/教授/硕导

现为williamhill威廉希尔人文文学院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,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,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“中古文学文献整理研究与理论阐释”与“中古叙事文学与儒释道文化”学术骨干,同时系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理事、中国元代文学学会理事、李清照、辛弃疾学会理事。

【个人基本情况】

任红敏,汉族,河北保定人,2007年获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,2010年获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学位。现为williamhill威廉希尔williamhill威廉希尔教授,学科带头人。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,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,同时系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理事、中国元代文学学会理事、民族文学史料学会理事,中国李清照、辛弃疾学会常务理事、元好问学会常务理事。

【学习教育经历】

1989.9~1991.7 保定学院中文系。

2004.9~2007.6 河北大学文学院,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,师从林大志教授。

2007.9~2010.6 南开大学文学院,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,师从长江学者查洪德教授。

2014.9~2015.6 北京大学中文系,访问学者,师从长江学者廖可斌教授。

2017.9~2018.6 人民大学文学院,访问学者,师从长江学者朱万曙教授。

2023.6~2024.6 中国社会科学院,访问学者,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教授。

【主要学术成果】

1.项目课题:

2012年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元代文学格局与走向研究”(12BZW036),2017年结项,良好。

2018年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“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文学研究” (项目编号:18FZW012),已结项。

2021年9月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“元诗四大家”与延佑诗风研究》(项目编号:21BZW016)。

2021年,主持国家社科出版基金项目《元代文坛格局与走向研究》(项目编号:20111-022)。

2011年,主持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“忽必烈潜邸文人集团与元代文化文艺政策” (项目编号:11YJAZH074),已结项。

2022年,承担教育部重大项目“契丹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”(项目编号:22JZD030),子课题项目“契丹文学对宋前文学的接受及与宋金元明清文学的互动研究”。

2012年,主持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“忽必烈潜邸儒士的大政规划与元代文学发展”(2012BWX014),已结项,优秀。

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三项:“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”(项目批准号18ZDA237)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“元代各民族文学交融背景下元诗的发展与流变”(18ZDA340),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“辽金元笔记文献汇编及研究”(21&ZD271)。参与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项目二项:“宋辽古道学术考察及文献整理”(20AZD120)“元代笔记文献资料类编与多民族文学一体性研究”(20AZD124)。

2.代表著作:

专著《忽必烈潜邸文人与元代文学发展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6年12月。

专著《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20年8月。

专著《元代文坛格局与走向研究》,天津古籍出版社,2022年12月。

专著《元代文人活动与文坛格局演变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23年12月。

3. 获奖情况:

2014年,主持,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。

2017年,专著《忽必烈潜邸文人与元代文学发展》,荣获2017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
2023年,专著《元代文坛格局与走向研究》获台州市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。

4.代表论文:

已经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,在《世界宗教文化》《武汉大学学报》《民族文学研究》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》《中国文化研究》《内蒙古社会科学》《戏剧》等CSSCI收录北大核心论文多篇。

CSSCI论文:

《许衡及其弟子国子学地位的确立》,第一作者(通讯录作者),发表于《人文论丛》2024年第2辑。

《元代奉使宣抚文学书写》,独著,发表于《民族文学研究》 2024年第4期。

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元代雅俗文学的发展》,独著,发表于《内蒙古社会科学(汉文版)》 2023年第4期。

《元代文人雅集中书画鉴赏活动的文学史意义》,第二作者,发表于《人文论丛》2023年第2辑。

《地域文化与元代南北文坛》,独著,发表于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 2020年第2期。

《南士北来与元代盛世文风》独著,发表于《晋阳学刊》 2020年第1期。

《舍弓马而事诗书——元代西北子弟的儒学认同》,独著,《光明日报》2020年1月20日13版。

《忽必烈潜邸儒士与元代多族文人儒学认同的影响》,独著,发表于《励耘学刊》2020年第1期.

《卫辉理学家诗文研究》,独著,发表于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》2020年第5期。

《元曲的雅俗融合及其转换》独著,发表于《郑州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 2019年第1期。

《佛教禅学与刘秉忠诗词清和之境》,独著,发表于《人文论丛》2019年第2辑。

《论“词衰于元”与元词风貌》,独著,《河南社会科学》2018年第3期。

《元代科举与元代文学发展》,独著,发表于《中州学刊》2018年第2期。

《元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与元代文学发展》,独著,《励耘学刊》2018年第1期。

《元词走向及其异质特征》,独著,《新疆大学学报》(哲学·人文社会科学版) 2018年第5期。

《南宋后期文人生存状况与文坛之格局》,独著,发表于《晋阳学刊》 2018年第2期。

《忽必烈藩府儒士群体的圣贤气象》,独著,发表于《晋阳学刊》 2016年第2期。

《元代科举对元代文坛格局的影响》,独著,发表于《齐鲁学刊》2017年第2期,同年全文转载于新华文摘数字平台。

《忽必烈藩府文人与元代宗教政策及对文学的影响》,独著,发表于《世界宗教文化》2016年第4期。

《忽必烈幕府用人导向与元代作家队伍的雅俗分流》,独著,发表于《民族文学研究》2014年第6期。

《忽必烈潜邸儒士与元代文学新变》,独著,发表于《武汉大学学报(人文科学版)》 2016年第2期。

忽必烈幕府文人文化与信仰多元化对元杂剧创作的影响》,独著,发表于《戏剧》(中央戏剧学院学报)2015年第5期。

《北方草原文化及西域商业文化对元杂剧创作的影响》,独著,发表于《内蒙古社会科学(汉文版)》 2016年第1期。

《忽必烈藩府文人与元代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》,独著,发表于《典籍与文化》2016年第3期。

《禅宗色空观与宋元文人心态》,独著,发表于《人文论丛》2014年第1辑。

《忽必烈潜邸文人的金莲川情结》,独著,发表于《民族文学研究》2012年第6期。

《文化遮蔽下的宋元遗民及其遗民文学》,独著,发表于《内蒙古社会科学(汉文版)》 2012年第2期。

《金莲川藩府文人仕与隐的冲突》,独著,发表于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3期。

《金莲川幕府儒臣诗歌所展示的儒者气象》,独著,发表于《民族文学研究》2011年第2期。

《略论织作母题的演变》,独著,发表于《中国文化研究》2011年第3期。

《道教文化对刘秉忠诗词的影响》,独著,发表于《北方论丛》2011年第5期。

《金莲川藩府词人群体及其创作》,独著,发表于《内蒙古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5期。

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:

《元代中华文化主体地位的确立及文学史意义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19年第3期,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,2020年第4期。

《南宋后期文人生存状况与文坛之格局》,独著,发表于《晋阳学刊》 2018年第2期,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,2018年第9期。

《“西北子弟”与元代文坛格局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17年第4期,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,2018年第4期。

《元代宗教与元代文坛格局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16年第3期, 同年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,第12期。

《忽必烈藩府儒士群体的圣贤气象》,独著,发表于《晋阳学刊》 2016年第2期,同年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,第10期。

《忽必烈幕府文人与元代教育及对文学的影响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15年第3期。同年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,第11期。

《采桑主题与采桑女形象的演变》,独著,发表于《重庆师范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1期。同年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,第10期。

其他

《忽必烈藩府书家群体在元代书法史上的独特地位》,独著,发表于《晋阳学刊》2024年第5期。

《大都多元宗教环境与元杂剧多维发展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22年第4期。

《论元代文坛格局》,独著,发表于《晋阳学刊》2021年第4期。

《元朝用人政策下文人生存状况及俗文学的发展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20年第3期。

《元代中华文化主体地位的确立及文学史意义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19年第3期。

《北方幕府文人与元初北方文坛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18年第4期。

《内容的推进与视角的创新——评<金词风貌研究>》,独著,发表于《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 2018年第2期。

《“西北子弟”与元代文坛格局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17年第4期。

《中国文化的域外传播方式初探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17年第1期。

《元代科举及对元代诗文创作的影响》,独著,发表于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》2016年第5期。

《元代宗教与元代文坛格局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16年第3期。

《三教通融与元代禅宗僧人刘秉忠诗词的文化意蕴》,独著,发表于《法音》2015年第9期。(北大核心)

《论<姚燧集>出版与元代诗文研究》,独著,发表于《元代文学文献学》2015年第2辑。

《忽必烈幕府文人与元代教育及对文学的影响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15年第3期。

《元明清闺阁文学对李清照文士化风格的继承和新变》,独著,发表于《古典诗词的现代观照》(李清照辛弃疾暨词学研讨会论文集),2014年9月。

《元代文学的宏观研究与深度挖掘——读余来明<元代科举与文学>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14年第4期。

《略论忽必烈潜邸少数民族谋臣侍从文人群体的历史地位及贡献》,独著,发表于《前沿》2011年第5期。(北大核心)

《萧辅道入侍忽必烈藩府及太一道在元代的发展》,独著,发表于《兰台世界》2011年第8期。(北大核心)

《刘秉忠诗词的太羹玄酒之味》,独著,发表于《名作欣赏》2011年第5期。(北大核心)

《略论胡姬的美感特质与世变之关系研究》,独著,发表于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1期。

《传统儒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》,独著,发表于《安阳师范学院学报》2016年第4期。

《素质教育目标与儒学丰富内涵的借鉴》,独著,发表于《殷都学刊》2011年第4期。

《三教通融与刘秉忠诗词的文化意蕴》,独著,发表于《文学与文化》第十辑,天津: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。

《孟浩然杜甫岳阳楼诗对比品读》(与查洪德老师合作,第二作者),发表于《文史知识》2009年第12期。

《忽必烈潜邸方外人士考》,独著,发表于《宁夏师范学院学报》2009年第2期。

《解读“憨湘云醉眠芍药茵”芍药意象》,独著,发表于《天中学刊》2008年第6期。

《唐代试判之起始与情状初探》,独著,发表于《甘肃理论学刊》2008年第6期。

《唐代选官制度及社会风尚对唐判创作的影响》,独著,发表于《中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08年第5期。

《吴越烟霞染诗情——宦游吴越对孙逖山水诗创作的影响》,独著,发表于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06年第5期。

 

Baidu
sogou